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青野村位于章丘区南端,因戏而名,是五音戏的发源地。8月11日,循着声声婉转悠扬的戏腔,来到青野村,只见白墙黛瓦,绿树依依,色彩绚丽,意趣盎然的五音戏典故、人物跃然墙上。
章丘区青野村。
(资料图)
据了解,五音戏的发展,历经了秧歌腔、周姑子戏、杂社、五音戏四个时期,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其唱腔婉转,地方特色浓郁,方言淳朴自然,流行于鲁中地区,有“北方越剧“之称,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古戏台坐落在村南头,飞檐翘角,古朴典雅。青野村党总支书记马本利说:“这里就是平时村里戏曲演出的场地。”
马本利介绍,上世纪30年代五音戏开始唱红,从民国初期到现在,青野五音戏已传承了7代。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,五音戏早已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,成为青野村的代表文化。
“进了青野庄,家家周姑子腔”,是对青野村人人热爱五音戏的真实写照。“每逢过年或重大节日、活动,村里都会开台唱戏。那时,十里八村的百姓都会赶来看戏,非常热闹。”马本利说。
正在看戏的村民。
古戏台旁树下,几位老人正坐在一起乘凉说笑。今年77岁的村民张桂兰说:“村里只要唱戏,我就去看,场场不落,我就喜欢咱村戏这个味儿。”
“俺们村这些唱戏的闺女们都唱得可好了!”其他几位村民附和道。
据了解,为传承和发展五音戏,80年代,青野村曾多次立班教戏,邀请“五音泰斗”邓洪山(艺名鲜樱桃)等五音戏表演艺术家,前来指导。目前,青野五音戏剧团共有演员25人,清一色全为“女将”。她们扮相俊美,唱、念、做、打样样精通。
青野五音戏剧团演员。
下午3点,五音戏传习所内,剧团演员们正在收拾表演要用的服装、道具。“今晚我们在双山街道有场演出。”青野五音戏剧团团长马乃转说,她们虽然是个小剧团,但很受济南、淄博等地人们的喜欢,剧团每年能有200场左右的演出。除了演唱《王小赶脚》等经典唱段,马乃转和团员们还自编自演,将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、移风易俗等新精神、新理念融入五音戏,创作了《村规民约》等新剧目,现在,剧团能传唱的剧目有50多出,被评为章丘十大优秀庄户剧团。
青野五音戏剧团团长马乃转。
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。演出之余,青野五音戏剧团的演员们还会到当地学校为学生授课。如今,章丘区文祖大寨小学等5所学校把五音戏列入选修课。“把五音戏这门艺术传下去,是我们剧团所有人的希望。”马乃转说。
近年来,青野村相继建设了五音戏博物馆、五音戏传习所、五音长廊等,打造了以五音戏为主题的“文化+旅游+餐饮+娱乐”的产业链。在这里,游客不仅可以观看五音戏表演,学习五音戏唱腔,还可以制作五音戏道具,近距离体验五音戏的魅力。
“未来,我们将进一步讲好五音戏故事,传承五音戏文化,让五音戏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,激发乡村文艺活力,走好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路,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,日子过得更有滋有味。”马本利说。
夜幕降临,明月升起,余韵绵长的戏音随风飘去。青野人相信,五音戏会唱得更远,唱得更响。
大众报业·农村大众记者 王萌 通讯员 王钰 韩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