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财经 > 正文

暑期“三下乡”|“声”入人心!贵州机电职院宣讲党的创新理论

2023-08-01 11:31:53    来源:天眼新闻    

盛夏时节,随着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“机电芯”理论普及宣讲团的到来,黔南州都匀市小围寨街道乡村地区更加热闹了。4天时间里,队员们根据所学专业和学习感悟,用青年的视角把党的政策理论“声”入人心,发出好声音、讲出真感情,让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队员们在开展宣讲

理论宣讲工作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效途径,担负着理论普及、思想引导、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。做好宣讲素材的积累是传播党的理论的实践前提。贵州机电职院宣传统战部创新学习载体和形式,推动宣讲团师生对照原著系统学、与时俱进持续学、赓续血脉传承学,引导宣讲团成员精心谋划准备,高质量备课备讲,力争在宣讲中实现政治性、理论性、教育性的有机结合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都匀市小围寨街道作为多民族聚居之地,民族文化底蕴深厚、民族旅游资源丰富。为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文化遗产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,宣讲团深入村落开展研学及走访调研,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,直观感受了小围寨街道的经济、社会、文化以及人居环境的发展情况,收集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内涵,将习得的知识转化为宣讲的内核力量,丰富宣讲素材,提高宣讲技能。

入户走访

活动期间,“机电芯”理论普及宣讲团结合前期调研情况,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新模式,让青年成为学的主角、讲的主力。尤其是,打破宣讲形式和场地限制,采取集中宣讲与入户宣讲相结合的方式,深入田间地头,将沾泥土、带露珠、冒热气的理论传递给村民。

在沙井街村、思源社区城南移民安置点、马尾村、大河村,宣讲团成员组织开展村民“坝坝会”,采取文艺+宣传的模式进行宣讲。通过学唱少数民族歌曲、共跳少数民族舞蹈、欣赏少数民族乐器表演等方式,向村民讲透创新理论、讲好发展成就、讲清形势任务、讲明发展前景,引导当地居民群众感悟国家发展变化。

此外,宣讲团走进农户家和田间地头,在普林村深入黄桃种植基地,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,畅谈乡村产业发展、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规划建设,主动向村民学习种植、采摘、分选、包装黄桃的经验方法。学生们通过分享线上直播销售、线下产品包装设计的建议等方式拉近与农民的距离,将宣讲内容传达至农民心间。

团队成员在普林村深入黄桃种植基地劳作

在村干部的带领下,宣讲团走进当地村民家中,为群众送上慰问品并与他们交流谈心。面向村中留守儿童、孤寡老人、回乡就业年轻人等目标人群开展各类型的专题宣讲,师生们认真宣讲党的理论政策,开展防范非法集资主题宣讲、禁毒防艾专题宣讲等,紧密贴合群众所需、清楚解答群众所惑、积极引导群众所思。

为传承红色基因,宣讲团在都匀九小组织开展了以“红色诗文”你我朗诵、党史知识竞答、红歌传唱接力、红色故事听我说等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,结合精心策划准备的团队趣味游戏活动,引导少年儿童沉浸式感悟国家发展变化,让爱党、爱国、爱家的红色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间生根发芽。

宣讲团在都匀九小组织开展活动

此外,“机电芯”理论普及宣讲团邀请常年扎根基层的优秀干部、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兵、乡村振兴产业致富带头人等,与他们开展“一对一”访谈式宣讲。听了村干部细数村里变化、老兵深情追忆峥嵘岁月、致富带头人讲述服务乡村的奋斗故事之后,师生们深受启发,并将所思所感与自己所习得的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相结合,向受访者们进行宣讲,在热烈互动的氛围中将社会实践活动推向高潮。

为期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,宣讲团成员在宣讲之余,一个个化身“农活小帮手”开展志愿服务活动。在沙井街村的留守老人家中帮忙翻晒、脱粒玉米,在普林村的黄桃种植基地协助村民采摘和搬运黄桃,在思源社区城南安置点扶贫车间协助完成服装修剪线头的工作……宣讲团成员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建设助力,同时也借此机会与村里的居民拉近距离,了解近期的生活情况和劳作情况。

帮助村民干农活

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,贵州机电职院宣传统战部“机电芯”理论普及宣讲团摄影小分队以大学生的视角,将小围寨街道的自然风光、产业特色拍摄成短视频,利用新媒体手段展示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、人文气息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品旅游路线,让更多人感受小围寨的独特魅力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

编辑 梁珍情

二审 王雨

三审 岳振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天津:加快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