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财经 > 正文

疫情冲击下全球银行业的现状 在衰退场景下的生存之道

2020-07-16 14:31:18    来源:亿欧网    

截至3月底,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了75万人,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确诊病例。中国、欧洲、美国相继成为全球疫情中心。在市场情绪影响下,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振荡,各国纷纷刺激经济。银行业面临来自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双重冲击。疫情本身传染性极强,防控策略和水平差异使得国际交叉、往复传播的风险较高,跨年度冲击基本可以确认。哈佛大学研究显示,仅美国就可能持续12-18个月。银行业要做好持续应对的准备。

一、全球银行业资产负债两端承压

银行业作为顺周期行业,资产质量、信贷需求、金融市场交易、存款吸收等资产负债面临直接冲击。中长期来看,疫情影响持续发酵,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可能也需要进行调整。

按照受冲击层次,银行将首先面临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。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往往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,融资渠道相对较窄,资金周转率往往较高,相应的资金链也较为脆弱。小微企业财务能够维持的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。随着疫情时间持续,小微企业破产概率会越来越大。其次是资本市场波动产生的市场风险。近期的资本市场波动,虽然有前期积累的泡沫因素,但疫情和石油价格下调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未来一段时间,资本市场的波动仍会持续。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、股权投资等都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。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,国债收益率更是不断降为负值。再次是大量的个人信用破产。全球各国个人受影响的程度会有所差异。亚洲地区普遍有存款习惯,欧美国家个人信用恶化程度可能会更快,如有资料反映美国近40%的人拿不出400美元应急。在银行个人业务层面,影响最大的就是房贷,额度较高,且关系到个体基本生活保障。第四是大型企业破产带来的信用风险。虽然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高于小微企业和个人,但疫情持续时间过长,大型企业产业链也面临断裂。股票市场大幅振荡,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。目前,通用电气、波音以及万豪酒店等产业链巨头已出问题,财务危机显现。其他一些前期本身存在经营困难的大型企业风险会更为突出。最后是银行负债业务发展不足导致的流动性风险。银行流动性保障主要在一般性存款。资产端风险上升,加上有效融资需求下滑,按照贷款衍生存款理论,银行负债端压力也会较大。即使从市场或央行获得了拆入资金,但短存长贷矛盾和资金错配风险加大。

整体上,在08年教训之后,金融机构在强监管要求下,不断提高资本水平,规范业务发展,防范风险的边界较宽。虽然近期出现了股市四次熔断等历史性事件,但整个银行业风险尚待观察。但若上述风险持续叠加影响,银行出现系统性风险概率会加大。

二、欧洲银行业面临的问题最为突出

美国:2019年,美国银行业经营总体平稳。2019年三季度末,美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分别达到18.48万亿美元和16.38万亿美元,分别较2018年末增长3.00%和2.88%。虽然存在中小银行破产的事件,但大型银行经营状况表现良好。银行业整体的不良率更是达到0.93%的历史低点。同时,从资产结构方面看,08年金融危机之后,在沃克尔规则要求下,美国大型银行直接参与衍生品交易的份额不断降低。以美银为例,2019年,资产端贷款占81%、衍生产品6%、信用证6%、其他投资5%。本次疫情冲击中,目前表现出的稳定性已经好于08年。

欧洲:2019年,欧洲的主要银行如汇丰控股、劳埃德、巴克莱、苏格兰皇家、瑞士信贷、渣打等,利润均不尽人意。汇丰银行净利润仅为2018年的55%。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收入下滑、负利率政策、英国“脱欧”等多重因素叠加,欧洲银行本身已经处于战略收缩过程中。根据公司和工会的公告,2019年全球有50多家银行宣布了裁员计划,总共削减77780人。欧洲银行占到近裁员总数的82%。而欧洲银行并未像美国银行业一样严格降低高风险资产业务规模。2019年,德意志银行的衍生品资产头寸达到了43万亿欧元。

日本:2019年,日本大型银行除瑞穗外,三井住友和三菱东京都保持了一定的利润增长势头。虽然日本经济发展长期停滞,但较为稳定。截至11月,日本的失业率仅为2.2%,是最近26年来的最低水平。从正向来看,大型银行从极致服务入手,开始在稳定环境中获得发展。尤其负利率举措,使得日本居民部门的消费、投资保持了一定的需求。虽不足以支持银行业业绩大幅增长,但也足够生存。

中国:2019年,虽然有包商、恒丰、锦州等中小银行重大风险暴露事件发生,但整体经营发展情况良好。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达到最近几年新高。工行净利润同比增长4.9%,建行同比增长4.8%。同时。2019年,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.5万亿元,较三季度末再增加493亿元,拨备覆盖率为186.08%,资本充足率为14.64%,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。中国银行业投资和交易性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债券领域,在资本市场的参与深度远不及欧美银行,受市场波动影响的幅度较为有限。

比较看,欧洲银行经营相对困难。同时,欧洲经济整体前景令人担忧。本次疫情爆发,欧洲是重灾区,加上长期债务问题,欧洲爆发经济危机概率较大。未来经济层面传导给银行业的风险可能会高于其他经济体。

德国是欧洲经济的引擎。2019年1月以来,德国制造业PMI始终在枯荣线下方,引擎动力不足。有机构判断,若疫情影响只要持续3个月以上,德国经济损失可能达GDP的20%以上。相对而言,中国通过强有力的治理举措,目前已基本控制住疫情;美国疫情虽然也存在难以遏制的趋势,但整体经济韧性本身较强,货币、财政政策调整空间高于欧洲;日本经受了长期经济停滞,社会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和恐慌心理也要远低于欧洲。因此,欧洲银行业最不容乐观。

三、银行业在衰退场景下的生存之道

若类比08年金融危机,未来需要救助的可能首先是大型跨国企业和产业链的关键企业,而不是金融机构。但若实体经济无法恢复正常运转,银行业也将长期面临各类风险挑战。在这一背景下,全球银行业需要承担的责任可能不仅仅是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类风险,更重要的是要支持实体经济渡过难关。

一是强化风险管理能力。银行要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水平,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。要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,建立机构间的隔离机制和挽救机制,防止系统性传染风险的蔓延。银行要提升资本市场投资水平,尤其要关注负利率场景中的债务违约信号,做好预警、预判和缓释措施,降低市场冲击影响。要区分短期信用风险和中长期信用风险,重点保障疫情冲击下短期受到影响的企业,调整风险偏好,强化风险承担,全力帮助实体经济复苏。

二是采取各类手段压缩成本。欧美国家银行业降低成本的惯用方式就是降薪裁员。2020年,全球银行业这一趋势仍会持续。可以适当削减业务条线和范围,把握核心业务,剥离非核心业务,发挥聚集效应带来的成本压缩作用。优化内部流程,减少潜在管理成本,提升运营效率。同时,随着金融科技应用升级,技术替代也会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。虽然会增加科技投入,但从中长期成本控制角度出发,金融科技应用需进一步加强。

三是挖掘数字经济中的业务增长点。相关机构对全球47个主要国家进行了测算,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30.2万亿美元,占GDP比重达到40.3%。在传统经济萎靡的背景下,数字经济是各国未来几年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挖掘点。5G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,数字化基建设施需求量较大。银行业要把握这一趋势,加大数字经济中的投融资机会,在信贷支持、债券融资等方面积极跟进,聚焦应用层面的数字生态化拓展模式和场景,全力打造对公和个人客户服务新渠道、新路径。

银行业的稳定取决于疫情的好转速度,但作为经济链条上的特殊企业,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同业协同配合,以及类似新巴Ⅲ延后实施等各类过渡性监管规则弹性调整。同时,危机也是促进银行提升效率、挖掘内生动力的积极因素。疫情过后,全球银行业与宏观经济有望实现更加良性的循环。

上一篇: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为负 有人误解银行理财约等于保本的代名词
下一篇: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7万亿元 同比下降11.4%